此部分以了解志工服務在做甚麼、工作經驗和收穫分享,課程主講者為財團法人新北市大樹社會福利基金會計畫長常繼步老師。
志工服務在做甚麼?
志願工作依據其服務之對象包含許多類型,例如外語志工(例如台北市大運)、家庭志工、企業志工、世代志工、佈老志工、青少年志工、國際志工、環保志工、生態志工、課輔志工、陪讀志工等等。
*世代志工: 由學生志工、團體志工和企業志工等學校、公司企業、社會團體組隊參與。
*佈老志工: 服務對象以高齡者為主。
相關訊息可參考各縣市之志工管理整合平台,以台北市志工管理整合平台為例。
志工服務工作經驗分享
主講者常繼步老師之過往經歷分享。
2002年踏入志願服務工作(以長者、身心障礙者為主)
- 以志工站的形式在社區立基
- 培養社區志工領導人才: 比起從外界尋找人才,從社區內招募志工會較有向心力,會比較長久。
- 協助站長招募志工
- 與志工建立『互助』關係: 志工需求和期待需要被理解和符合才會長久。
- 掌握『有效志工』: 有效志工指的是一段時間內持續不間斷的志工,如何讓志工有向心力,願意自發前往參與志工服務是一門學問。
2007年回臺重新投入志願
服務工作包含: 與弘光科技大學、自行車研發中心共同設計『老化體驗』課程,並於師大、國北護等校園辦理體驗活動。
2007年底參與『不老騎士』
活動規劃
- 設計不同形式的『一日志工』活動 –>屬於企業志工,每年擔任一日志工,由服務單位設計服務內容,企業提供人力。
- 投標『臺北市志願服務推廣中心』
與志工建立關係
- 從噓寒問暖關心做起
- 了解家庭背景及專長
- 了解志工想要什麼⭐ (「他為什麼要做志工?」)
- 沒有目的,打發時間
- 單純奉獻
- 懷遠大抱負與理想
- 建立形象
- 想多認識一些人
- 做生意
- 傳教
- …
- 幫助個案自我實現
志願服務應有之認識
- 不要企圖用自己的觀念改變受助者的習慣
- 不要勉強受助者配合自己認為的『發心』行為 (「你的幫助真的是受助者想要的嗎?」)
- 不要認為當志工無畏無求所以受助者就理應『配合』
- 理解受助者的需求
- 例如: 街友,街友真的是好吃懶做嗎? 根據統計,街友有11%曾經是老闆,搜尋: 牙醫街友
- 不要帶任何成見去看受助者,不要覺得受助者就是因為XXX所以現在才變成這樣⭐
- 受助者有(不)受助的權力
- 了解個案需要什麼幫助(資源)
- 你能給予個案什麼幫助(資源)
- 你能提供的資源是不是個案需要的
- 顛覆普世的價值~手心向上還是向下?(助人者沒有高人一階)
- 生命不應是競爭,而應是互助!

志願服務經驗
- 德國食物銀行的作法與反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30rKZD83vM
- 日本災區的志願服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yvZdErdDsg
- 如果你遇到街友要給你錢,你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Zvs65JQq_E
服務與情境
Q:長年服務一位獨居長者,與長者已建立很深厚的情誼,因此長者十分依賴我,當他身體不舒服就會請我帶他去醫院掛急診。請問,如果長者要求我推薦醫院、診所或醫生,我該怎麼做?
我可以怎麼做:
- 可協助詢問長輩平時就診的醫生,再了解長輩需求後,平常小病痛就不需掛急診,加以適時分析診所、地區醫院、教學醫院等就診價格,讓長輩珍惜手邊資源。
- 醫療行為影響深遠,許多長輩擔心的點往往在於特定醫師或特定藥物,若可以分析現行制度讓長輩權衡得失,可以讓醫療行為更加有效果。
Q:長期服務一位行動不便的長者,因為長者十分信任志工,又覺得每次志工來都要花很多時間移動至門邊開門很不方便,於是長輩主動打了一把家裡鑰匙給志工,讓志工可自己開門。請問,你覺得適當嗎?該如何處理較佳?
我可以怎麼做?
- 鼓勵長輩自己開門,即便緩慢,也可讓長輩有活動的機會,志工可隔著門板提醒長輩慢慢走,不要急,適當的與長輩交談,緩和長輩著急的心情。
- 請鄰、里長,或附近熱心鄰居,有公信力的商家老闆等保管都不失為好選擇,以便危急時得進入長輩家救援!或發生緊急事件需救援,切記務必先報警。
[…] (二) 志願服務經驗…
[…] (一) 志願服務法規…
志工基礎教育訓練講義2: 志願服務經驗分享 有 “ 1 則迴響 ”